GB/T 18569.1-2020 機械安全 減小由機械排放的有害物質(zhì)對健康的風險 第1部分:用于機械制造商的原則和規(guī)范
- 發(fā)表時間:2023-03-13
- 來源:共立消防
- 人氣:
1 范圍
GB/T 18569的本部分規(guī)定了由機械排放的有害物質(zhì)對健康造成的風險的控制原則和規(guī)范。
本部分適用于因排放有害物質(zhì)而對人體健康產(chǎn)生風險的機械。
本部分不適用于只是因其爆炸、燃燒、放射性或因其處在極限溫度或壓力下產(chǎn)生的狀態(tài)而有害健康的物質(zhì)。
2 規(guī)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單)適用于本文件。
GB/T 15706-2012 機械安全 設計通則 風險評估與風險減小(ISO 12100:2010,IDT)
3 術語和定義
GB/T 15706-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。
3.1
預定使用 intended use
按照使用說明書提供的信息使用機器。
[GB/T 15706-2012,3.23]
3.2
有害物質(zhì) hazardous substance
有害健康的化學或生物物質(zhì)或制劑。
示例:按劇毒、有毒、有害、腐蝕性、刺激性、過敏、致癌、誘導有機體突變、產(chǎn)生畸形、致病、導致室息進行分類的物質(zhì)或制劑。
注:對于“化學制劑”和“生物制劑”的定義,參見EN 1540.
4 風險評估
4.1 機械制造商應識別危險并評估有害物質(zhì)對健康產(chǎn)生的可預見風險。這個過程應盡可能涵蓋機器全生命周期各階段內(nèi),因人員暴露于機器而引起的任何潛在危險。
注:詳細的風險評估方法在GB/T 15706中給出。
4.2 風險的等級取決于有害物質(zhì)的屬性、人員暴露的可能性和暴露的程度。有害物質(zhì)對健康的影響可以是:
——短期的或長期的;
——可逆轉的或不可逆轉的。
4.3 有害物質(zhì)可處于任何物理狀態(tài)(氣態(tài)、液態(tài)、固態(tài))并可通過以下方式影響人體:
——攝入;
——與皮膚、眼睛和黏膜接觸;
——通過皮膚滲入。
4.4 有害物質(zhì)可產(chǎn)生于:
——機器的任何部件;
——機器中存在的物質(zhì);
——機器加工的或機器使用的物料和/或材料直接或間接產(chǎn)生的物質(zhì)。
4.5 機器的生命周期可包括下述各階段(見GB/T 15706-2012的5.4):
——運輸、裝配和安裝;
——調(diào)試;
——使用;
——所有的操作模式,包括啟動和關閉/停止;
——失效;
——設定或過程/工具切換;
——清洗和清潔;
——調(diào)整;
——維護和修理;
——拆卸、禁用,以及與安全相關的報廢。
5 排放類型
5.1 空氣傳播的排放
5.1.1 空氣傳播的排放是暴露于有害物質(zhì)的主要來源。吸入通常是所有進入人體途徑中最主要的一種(見4.3)。另外,空氣傳播的排放還可通過其他途徑進入人體,特別是物質(zhì)附著在人體表面或攝入時。
5.1.2 空氣傳播的排放可由不同來源產(chǎn)生,包括:
——機加工,如鋸切、磨削、砂磨和銑削;
——蒸發(fā)和熱對流,如敞開的油箱、坩堝、溶劑池;
——金屬熱加工,如焊接、銅焊、釬焊、仿形切割、鑄造;
——物料搬運,如漏斗式送料、氣力輸送、袋裝式加料;
——噴射,如噴漆、高壓清洗;
——泄漏,如在泵的密封處、法蘭處:
——副產(chǎn)品和廢氣,如來自廢渣中的氣體、橡膠硫化煙氣;
——維護,如清空過濾袋;
——拆卸處理,如拆卸鉛酸蓄電池組、除去石棉絕緣層;
——燃料燃燒,如內(nèi)燃機的廢氣;
——食品混合器具;
——金屬加工,如水溶性金屬加工潤滑液產(chǎn)生的亞硝胺。
5.1.3 空氣傳播的有害物質(zhì)的一些示例如下:
——呼吸性刺激物,如二氧化硫、氯氣、鎘煙塵;
——致敏劑,如異氰酸鹽、酶、松脂氣;
——致癌物,如石棉、鉻(VI)、苯、聚乙烯單體;
——纖維粉塵,如游離結晶硅、石棉、鈷;
——窒息劑,如氮氣、氬氣、甲烷;
——生物制劑,如嗜肺軍團桿菌、發(fā)酵的干草發(fā)出的灰塵;
——影響人體特定部位的有害物質(zhì),如水銀(影響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和腎臟)、鉛(影響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和血液)、四氯化碳(影響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和肝臟)、一氧化碳(影響血液)。
5.1.4 空氣傳播的排放可通過測量人員呼吸區(qū)內(nèi)的物質(zhì)濃度進行評價。測量結果通常與相應的基準進行比較。
5.1.5 對于空氣傳播的污染物,有很多空氣取樣和分析樣品的方法。取樣方法和分析技術宜根據(jù)空氣傳播的污染物的性質(zhì)來選擇。
5.2 非空氣傳播的排放
5.2.1 非空氣傳播的排放可以是通過攝入、與皮膚、眼睛或黏膜接觸或由皮膚滲入(見4.3)而暴露于有害物質(zhì)的最主要來源。
5.2.2 非空氣傳播的排放可在各種條件下產(chǎn)生,包括:
——來自開放源的遷移,如飛濺和導致二次排放的蒸發(fā)/冷凝;
——打開機械,如為了維修;
——進入機械,如為了檢查;
——物料處理,如裝料、取樣、清除;
——搬運機器的部件,如拆卸;
——錯誤操作,如過量填裝;
——泄漏,如在泵的密封處、法蘭處;
——破裂。
5.2.3 由于與不同材料有關的各種有害屬性的作用,暴露于非空氣傳播的排放可導致健康受損。這些材料的示例包括:
——腐蝕劑,如硫酸;
——刺激物,如濕水泥;
——致敏劑,如鉻化物、環(huán)氧樹脂;
——致癌物,如使用過的淬火油、氧化鈹、多環(huán)芳香烴;
——生物制劑,如污染的切削油、污染的血液。
對健康的損害可以位于人體的接觸點或是對人體某一部位(系統(tǒng)性的或特定器官)作用的結果。對有些物質(zhì),兩種情況都可能發(fā)生,例如苯。
5.2.4 非空氣傳播的排放不能通過測量物質(zhì)在空氣中濃度來評價,也不能使用基于這些濃度的基準。可以設定其他基準,例如對切削油中微生物濃度的限值。
5.2.5 在某些情況下,對表面污染物進行定量評估是合適的。宜基于毒性和實用性兩方面的考慮來確定適用的基準。此類污染物的測量技術包括:
——拭子化學分析;
——采用熒光跟蹤劑;
——比色指示;
——微生物計數(shù)。
6 消除和/或減小風險的要求和/或保護措施
應結合科學技術方法、與暴露有關的限值和外部環(huán)境,盡可能減小暴露于有害物質(zhì)的風險。在選擇
最合適風險減小措施時,制造商應采取保護措施減小因可能接近排放源而產(chǎn)生的暴露風險。考慮到當前工藝水平,制造商應按以下順序采取措施(參見GB/T 15706-2012的6.1中的“三步法”):
a)在機械設計時,消除危險或防止因暴露于有害物質(zhì)而產(chǎn)生的風險(“本質(zhì)安全設計措施”)。
b)在機械設計時,按照以下優(yōu)先順序減小不能被消除的危險產(chǎn)生的風險(“安全防護和/或補充保護措施”):
1)減少排放;
2)通過通風或其他工程措施減少排放;
3) 通過機械操作或隔離減少暴露。
c)為使用者給出剩余風險的信息,以及建議由使用者采取保護措施,以減少暴露。注:附錄A給出了可能的保護措施的清單。
以上為標準部分內(nèi)容,如需看標準全文,請到相關授權網(wǎng)站購買標準正版。
- 2023-08-22消防維修保養(yǎng)記錄
- 2023-08-22消防設施維修維護
- 2023-08-19消防水池維修
- 2023-08-19消防水炮維修
- 2023-08-19消防線路維修
- 2023-08-19消防維保服務系統(tǒng)
- 2023-08-19消防主機維修維保大全
- 2023-08-19消防維保作用
- 2023-08-18消防維保工作聯(lián)系單
- 2023-08-18消防維保每年都要做嗎
- 2023-08-18 消防維保技術服務
- 2023-08-18消防主板維修
- 2023-08-18消防維保軟件
- 2023-08-18消防維保規(guī)章制度
- 2023-08-17消防檢測和維保
- 2023-08-17消防維保檢查
- 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
IG541混合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:IG-541滅火系統(tǒng)采用的IG-541混合氣體滅火劑是由大氣層中的氮氣(N2)、氬氣(Ar)和二氧化碳(CO2)三種氣體分別以52%、40%、8%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種滅火劑
- 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
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:二氧化碳氣體滅火系統(tǒng)由瓶架、滅火劑瓶組、泄漏檢測裝置、容器閥、金屬軟管、單向閥(滅火劑管)、集流管、安全泄漏裝置、選擇閥、信號反饋裝置、滅火劑輸送管、噴嘴、驅動氣體瓶組、電磁驅動
- 七氟丙烷滅火系統(tǒng)
七氟丙烷(HFC—227ea)滅火系統(tǒng)是一種高效能的滅火設備,其滅火劑HFC—ea是一種無色、無味、低毒性、絕緣性好、無二次污染的氣體,對大氣臭氧層的耗損潛能值(ODP)為零,是鹵代烷1211、130
- 手提式干粉滅火器
手提式干粉滅火器適滅火時,可手提或肩扛滅火器快速奔赴火場,在距燃燒處5米左右,放下滅火器。如在室外,應選擇在上風方向噴射。使用的干粉滅火器若是外掛式儲壓式的,操作者應一手緊握噴槍、另一手提起儲氣瓶上的